在陶屿到麦当劳工作的第九天,陶屿还了徐南知的第一次分期,也终于拥有了第一只自己的电饭煲。
很普通的多功能电饭煲,煮饭煮粥煲汤,仅此而已,虽然陶屿也在网上刷到过有人用电饭煲做蛋糕做甜品,考虑了电饭煲的构造和自己厨具的有限性,陶屿决定打消这些念头。
能给她做出来晶莹剔透颗颗分明的米饭,她已经很感激了。
很多菜都是必须要配米饭的,比如红烧肉浓油赤酱的汤汁,比如青椒肉丝呛辣清香的青椒丝,比如西红柿炒鸡蛋酸甜浓郁的番茄汁,再比如,鱼。
陶屿是很爱吃鱼的,这不是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一个“yu”。
自从房车生活以来,陶屿除了罐头鱼,几乎没有自己做过鱼,毕竟鱼肉都是大菜,要做好不仅看食材的新鲜程度与品质好坏,还要看厨艺。可惜陶屿的场地有限,煎个午餐肉都会满屋油烟,而陶屿的手艺也马马虎虎,能做,但太难的不行。
陶屿做饭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饭,第二个就是简单,第三个是最好做一次能吃一周。上次的猪肉片陶屿当宵夜很快就消灭了,其实算不上经吃,至于鱼,好像更不易保存,最好一顿解决。
但C城人做鱼很有自己的一套,排晚班的时候,陶屿有时候会去赶当地的早集,能见到很多自己从前没有见过的鱼和蔬菜,颇觉生之可贵。
春天的菜市场,简直美哉。
一串一串花瓣一般的萝卜荚挂在背篼上,背篼里是鲜红鲜红的西红柿,嫰香椿一把一把摆在地上,紫红可爱,个头极大的竹笋,黑褐色的尖尖,米白的肥硕的根。茼蒿是一大抱放在水桶里的,细小锯齿的叶子翻来翻去。车前草是农人从田埂边挖的,一小棵一小棵,绿里透紫。折耳根是装在盆里的,根一盆,叶一盆。萝卜,黄瓜,小嫰葱,还有大块大块的本地老姜,还带着泥。
至于鱼档就更丰富了,有肥嘟嘟懒得游动的鲈鱼,有颜色灿烂漂亮的黄花鱼,有体型苗条的黑鱼,有银白如练的带鱼,有团团如月的多宝鱼……
还有些鱼陶屿都叫不出来名字,但多去几次市集,难免眼馋,终于有忍不住的时候,要买几条来做。
当然,买只能买比较便宜的种类,但挑来挑去,草鱼她不喜欢,刺太多,鲤鱼也不喜欢,有一丝土腥味,而鲫鱼嘛,太小,吃起来不过瘾。
她中意的,是一种叫黄骨鱼的鱼。
这种鱼长得不太好看,名字却是很多的,小时候看的书里,汪曾祺叫它昂嗤鱼,长大了刷视频,西南省份还有叫黄辣丁的,但在C城,它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黄骨鱼。
并不是因为它的骨头是黄的,是因为鱼皮上有黄色的粘液,看着怪特别的。这鱼的胡须又似鲶鱼,所以也有鲶鱼一样肥滑鱼皮和鲜嫩肉质,但是又不像鲶鱼一样对高污染的水忍耐度那么高,陶屿在网上搜索各类鱼的信息时,下意识地觉得它应该相对干净一些。
当然,也可能是自我安慰。陶屿一边让老板帮自己收拾那三条黄骨鱼,一边眼巴巴地瞅着另一个缸里更肥大的江团。
拎着黄骨鱼回到车里,陶屿先焖上了一锅米饭,还撒了一把路上贪便宜买的青豌豆。至于黄骨鱼,虽然按汪曾祺的做法,这东西煮汤合适,能煮出鲜美的“奶汤”,和鲫鱼一样,但清汤不下饭,陶屿检索了这种鱼的所有主流做法,或是煮火锅或是白味烧,决定还是做成辣汤鱼。
辣汤嘛,最大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吃到入味的鱼,又可以就着辣汤下足量的菜。
这其实也是C城本地的做法,什么紫苏黄骨鱼,苦瓜黄骨鱼,甚至还有荷包蛋煮黄骨鱼,看颜色都是辣烧的,陶屿不禁得意起来,虽然没有钱去你们这些饭店里消费,我可是能熟练地背出你们的菜单哦。
锅里热油,把鱼档里收拾好的黄骨鱼煎得两面焦黄,当然也没那么夸张,毕竟黄骨鱼本来皮就有黄的地方,陶屿只是稍微煎了一下,直到铲起来鱼肉不散,便加葱姜同煎,仅剩的一个西红柿切成碎丁子扔进去同炒,最后又加了一大碗水。
调料这东西,只能家里有什么就放什么了,陶屿放了自己晒的红辣椒,又放了两勺盐,酱油看手感倒,大火烧开,接着便盖上锅盖,小火咕嘟了。
这次情况不同往日,有了上次的经验,陶屿已经能够熟练地下车到外接板上操作了,煎炒这样的操作露天完成,回来只需要把窗户打开炖就得了,总的来说是很省力的。
等米饭“滴”了一声之后,陶屿便准备煮青菜,今天在菜市场看到了水嫩滴露的莴苣,莴苣杆留着炒菜,莴苣叶就可以煮进这辣汤鱼里,不用多煮,莴苣叶可是生吃都可以呢,只消嫩叶染上了汤汁的柔红,便收汁,锅盖拿开,筷子尖尝尝咸淡。
最后当然还要再下进去一把生青碧绿的香菜,直到香菜煮得软下去,汁也收得差不多了,便可以出锅。
刚舀出来的热情腾腾的青豌豆米饭,米饭香甜,青豆软糯,只吃上一口米饭也觉得满口春日的清鲜滋味。再把黄骨鱼辣汤均匀地淋在上面,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陶屿也不再多用一个碗了,端着米饭就着锅边吃,先尝一筷子莴苣叶,脆嫩柔和,裹满辣汤,实是下饭的好物。
而沸腾的红汤里柔软细嫩的鱼肉,更与米饭相宜。只需要筷子轻轻用力,鱼骨便能整条剔下,剩下的鱼肉入味至极,拌着焖得软滑的米饭与鲜甜的鱼汁,陶屿吃得很珍惜,每一口都满怀幸福。
可惜做一次鱼,吃一顿就没了。她舔舔嘴唇,看着这个家的新成员小电饭煲,温柔地拍了拍它:“以后就有劳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