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试的题目,是由礼部尚书季无忧和侍郎岳渊峙共同出的。
虽说傅谊和崇正党之间关系微妙,但出奇的是,岳渊峙和季无忧倒是意外合得来,两人还时常互换文章点评。
春闱一过,临近殿试,岳渊峙就顺势拿了季无忧出的题目来给傅谊讲解。
岳渊峙本想着让傅谊挑几个他早已拟好的殿试策题。
未想小皇帝不愿假手于旁人,摩拳擦掌,偏要亲力亲为,岳渊峙也只能给他临时抱抱佛脚。
介于岳渊峙深知傅谊脑中那一点宛若搁浅般的学识,学得不仅少,还时常半途而废,所以他并不指望皇上能想出什么拿得出手的题目,只待之后由自己这个翰林院掌院来润色一番。
“比如说这第一题,‘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就是截取自《论语·子路》第二十五,对比来讲君子和小人。”【1】
“何意?”
“意思就是,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而到他用人之时,却总是衡量各人的才德再用人。”
岳渊峙清了清嗓子,谈起擅长的艺学,顿时就眉飞色舞起来,
“不过仅理解这一句的含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先破题,点明题意,顺破文义逆破文义皆可,再联系上下文,贯通全篇,如此才能明白此句在文中的含义。”
傅谊小声嘟囔着:“我又不考科举,讲这么细作甚……”
不过岳渊峙没听到他讲的这话,仍旧兴致勃勃地分析道,
“但有一点需要铭记,破题时切不可牵连到上下文,否则就犯了连上侵下之大忌。当然破题时小心些,将上下句之意换个字眼来写即可。譬如我方才所说的君子二句,下句便是‘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哦,那是不是这个意思?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之时,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
“正是如此。”
话音刚落,舅甥二人齐齐反应过来,很有默契地面面相觑。
半晌,傅谊终于忍不住开口,面色看起来很是微妙,
“所以这试题,季尚书可是针对赵除佞?”
“嗯……也有可能是对陛下您有点意见。”
岳渊峙稍稍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忍不住一语道出了事实。
傅谊:……
傅谊:“好吧,爱说说去吧,我朕宽宏大量,一点也不在乎。”
话是这么说,可岳渊峙见傅谊面色愈黑,显然不是嘴上说的那样。
他连忙打起圆场:“呃,也有可能是季尚书对所有人都有意见也说不准——陛下您看,他出的这下一题不就是来鞭策考生的?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
在岳渊峙的亡羊补牢下,傅谊总算笼统地掌握了个大概,别出心裁地出了道策题。
对于放榜那日的治安,傅谊思索了一下,除却照例让五城兵马司巡街,还安排了舅母昆玉霜前去维持秩序。
殿试放榜当日,在傅谊于华盖殿亲自主持的传胪筵过后,昆玉霜便匆匆将朝服换下,径直去了五城兵马司。
她在长街上策马而过。
一路上人声鼎沸,处处都在议论着当今的状元当花落谁家。
昆玉霜估摸了下时间,黄榜差不多已该张贴在长安门上。
介时,顺天府官会带着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昆玉霜随着人流,缓缓朝着长安门的方向骑去。
还未至长安门,她倒是见到不少富绅和权贵家的壮丁,虎视眈眈地盯着混入人群的年轻进士。
若不是有昆玉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维持着秩序,这些人怕是当场就要掏出绳子,将那些青年才俊绑回家。
昆玉霜连连苦笑,暗叹自己起了个不好的头,以至于榜下捉婿的风气愈来愈甚。
黄榜甫一贴完,不知是谁突然是谁大喊了一声“噫,好!我压中新科状元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的目光纷纷汇集到这个手舞足蹈的人身上,随即又齐刷刷地落在黄榜之上。
而那人则兴高采烈地转过身子,直嚷着自己要赶紧去正阳门的徽商会馆兑银子。
他这么一吼,看榜的人更加拼了命地往前挤,而已经看过的人又有不少跟着此人一起推搡着往后退去。
人群顿时被破开一道口子,如一条湍急的小溪般逆流而去,渐渐势不可挡。
眼见动乱将生,昆玉霜当机立断,召集五城兵马司的士卒,下令制止那队人后退,即刻疏散人群。
不想远处来了一队人马,竟霎时令长安门前一片鸦雀无声。
昆玉霜定睛一瞧。
来者身着大红织金曳撒,胸前一块豹纹补子,足蹬黑色小羊皮靴,竟是一个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人群自动为此人和他的缇骑让了条道。
见状,昆玉霜翻身下马,行了个军礼:
“上差大人,别来无恙。”
“昆将军多礼了,不必如此客气。”
来者正是沈靳炳。
自他护送新皇入京,就已擢拔为锦衣卫指挥使。
昆玉霜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
眼前此人虽有从龙之功,但昆玉霜没少听过他嗜杀的名声。
更何况傅谊还是陶王世子的时候,就曾目睹过沈靳炳办案拿人的场景,吓得当晚就钻进岳府,抱着她的兵器睡了一晚。
若是她没记错,沈靳炳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其祖辈德封朝天女户,祖宅中至今还立有一座贤妃碑。【4】
不过听闻沈靳炳倒是对此甚为厌恶,至今都对祖上靠卖女人承袭来的爵位耿耿于怀,所以费尽心思拼命往上爬。
不过眼前最重要的事,是他为何而来。
自赵除佞上位,五城兵马司便成了都察院和东厂厂卫争相侵占的对象。
今日巡城御史来五城兵马司转一圈,明日便有锦衣卫以办事为由,强拉着兵马司里的人牟利去了。
昆玉霜眼中警惕之色不减,一边留心着眼前的百姓,一边警惕着沈靳炳和缇骑是否还会有什么别的动作。
沈靳炳倒是不甚在意。
他只是似笑非笑地盯着那个最先带头逆行的人,右手缓缓地搭上腰侧的绣春刀,有意无意摩挲着剑柄。
他这一举顿时令那人腿脚发软,一下子瘫坐在地。
直至缇骑呵斥其有序退去,毋要挡道,那一队人群方才如梦初醒,在昆玉霜的指引下,哆哆嗦嗦地缓步退去。
沈靳炳的出现,吓退了不少围观的百姓。
看过榜的拔腿就跑,没看过榜的看完后也不敢多待片刻。
而那些等着帮下捉婿的家丁们,此时也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跑了,生怕自己触到姓沈的霉头上,一个看不顺眼就把自己给提溜到诏狱里去。
望着黄榜前只剩几个稀稀落落的人影,昆玉霜不由感叹锦衣卫做事之有效,立竿见影。
难怪傅谊总骂沈靳炳是个活阎王,逢人就说此人应当是在北镇抚司待久了,阴气太重,大晚上乍一见,活跟个鬼影儿似的飘着。
如今这鬼影儿飘到她身边,却与傅谊口中的形容有所差别。
昆玉霜没瞧出什么戾气与疯劲,倒是瞧出了几分,谦逊?
“今日有劳将军了,陛下忧心您太过辛苦,故特命在下前来襄助将军。”
“怎么,上差大人可是觉得,末将到了京城,连个巡街的差事都顾不过来?”
昆玉霜嗤笑一声,目光灼灼地望向沈靳炳,眼中无丝毫畏惧。
“岂敢!岂敢!将军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岂是我等所能企及,所作所为也皆令万千百姓钦佩不已,心中也都期盼着在金榜下绑个探花郎回去呢。”
谁料沈靳炳却是朗声大笑起来。
这一笑,吓得还逗留在长安门前的几人宛若惊弓之鸟,撒开丫子就跑。
他这么一说,昆玉霜一时半会儿还不知该如何反驳。
沈靳炳也没说错,她确实也算是帮下捉婿,不过是瓮中捉鳖,早就定好了的。
因昆家与岳家世代交好,她和岳渊峙也是自小就定下了娃娃亲,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岳渊峙加冠的那日,他还特意向两家的长辈们起誓,待昆家播州一役凯旋而归,他岳渊峙金榜题名的那日,必定来迎娶她。
他的表字本是岳家姐姐早就想好的。
但岳渊峙执意要自己给自己取,渊清玉絜,往后就叫作清絜。
父兄听后很是满意,大声赞叹岳家又出了个耙耳朵,之后便安心地将她托付在了岳家。
只可惜,后来他们就再也没能回来了。
没过多久,岳家姐姐救了被土匪劫道的先陶王。
先陶王对岳家姐姐一见倾心,死缠烂打许久,终于如愿以偿。
那二人为了清絜的名声考虑,不愿旁人在背地里讥笑他岳渊峙走后门,是靠姐姐嫁了亲王才中的进士,故而特意选在黄榜出来后的吉日成的亲。
彼时她刚刚平定播州的叛乱,回京复命,听闻新晋探花郎正是当今陛下最为宠爱的亲弟弟——陶王的小舅子,如今尚未婚配。
就是人太过羞涩,自打去琼林宴的路上被丢了一身的花枝,探花郎就躲在陶王府中不肯出来了。
愣凭京中多少贵女递出请柬,通通被先陶王那个恶霸给狠狠地打了回去。
待她抵达武英殿,靖安帝亲自授予她“定远大将军”一职,为父兄追赠了谥号,又问她还想要什么赏赐。
昆玉霜想了想,眼角余光瞥到那个冒着被御史记上失仪的风险,对着自己一直使眼色的探花郎,心下了然。
她郑重开口,面上却略有些不好意思,
“末将听闻京中素来就有帮下捉婿这一习俗。不知陛下可否同意,让末将将那探花郎绑来做夫婿?”
靖安帝自是满口答应,笑着对陶王说,不要再把小舅子藏在他那金屋里,人家都上御前来讨夫婿了,赶紧放出来交给昆将军,免得美人再遭人觊觎。
此后,她与清絜的婚事便成了京中一桩美谈,倒是甚少有人知道他们是自小就定好的姻亲。
估计眼前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也是如此以为的吧。
不过沈靳炳似乎并无恶意,也没把刚才说的话当作一回事儿,笑完便罢。
他摆正神色,对昆玉霜继续道,
“是在下的错,让昆将军误会了。这确实是陛下的命令,不过陛下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交待给我与将军。”
“何事?”
昆玉霜不解。
“陛下昨日在文华殿读了一卷后,名次还未排,当即就点了状元,并且将亲赐的琼林宴提前至了今晚,就是为了尽早一领那位大才子的风采。”
“而传胪宴后,陛下命我速速追回状元郎,再请昆将军将其护送至宫里,免得出榜后出了差错,人中途被绑去成亲。只是——”
沈靳炳兀地话锋一转,面色凝重了起来,
“那状元郎忽然不见了,仪仗队也未曾见过他。我的人拿着画像在黄榜前寻了半天,还去了他在京中的住所,也未曾发现其踪迹。”
“你是说那位看着年岁不大的卢状元?他是何方人士?”
“姓卢名点雪,徽州黟县人士,时年仅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