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浅知是被一阵香气唤醒的。醒来时,头晕眼花肌肉酸痛胃如火烧,好像数九寒天在冰湖里游了一遭一样。这时眼前出现一口香甜软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他急不可待地一口吞下,只觉一股暖流顺着食道直达胃底,驱散了那里的酸楚和灼热,这才缓过来了点。
“老爷你这是连饿带累,歇几天就好。”张烁安慰道。他身边站着韩浩。
方浅知垂着头,眼前浮现出这一路上运粮的情景。他本以为韩浩到了事情会变得简单些,可远远不是那么回事。出了开宁驿站便都是旷野。灰蒙蒙的天空下是灰蒙蒙的旷野,灰蒙蒙的色调越过天地交接的一线,彷佛永远没有尽头。干冷遒劲的小北风呼呼地吹,将沙土碎石一并招呼到人脸上。人的脸也是灰扑扑的,眼泪流下来能冲出沟渠。
韩浩嘴唇干裂,粗糙的脸颊上一条条灰色的沟渠,他有马不骑,跟他的兵一道扶着粮车。下雪了,雪在泥泞中挣扎着前进。韩浩躬着腰在车前,拉扯的纤绳深深嵌入他的肩膀,雪泥牢牢地吸住他的双脚,可他的眼睛始终坚毅地望着前方,他在告诉所有人,只要有他在便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一定能够顺利地把粮食运回家!
方浅知想:只有这样的统帅才能铸成钢铁一般的雍西军团,才能筑成刚铁一般的边防! 他叹了口气,将粥碗接过来一口气喝下去,长长吁出一口气,眼里又有了神采,问道:“有笔墨吗?”
“干什么?”韩浩觉得方浅知挺有意思,看着文文弱弱小白兔一样,没想到能跟他们一道吃苦。
片刻之后,方浅知第一封信写好了。韩浩和张烁凑过来一看,龙飞凤舞写这几个大字:收购粮食,收购者方浅知,粮价高于市价两成。
张烁疑惑了,“老爷自掏腰包仗义疏财实在可敬可佩,可县里没钱,您怎么收购?”
方浅知又拿起一张纸,啪地拍在案上,咬牙切齿道:“找我家要。”好在方浅知家底算是殷实,他老爹再嫌儿子败家,好歹也是做善事,乖乖地准备几十车粮食。
粮食还没到,元宵节先到了。老伙夫黄大爷将小米细细地磨成面,加上点红糖揉成蒸糕再上锅一蒸,校场上操练的士兵,从边防上回营的将士,躺在病床上的伤员,营门口的守卫甚至雪地上乱跑的麻雀都闻到一种幸福甜蜜的味道,他们将这种味道深埋在心里,上阵杀敌,死了,便带着它埋骨于雍西贫瘠的土地中,坟前立起一块质朴的墓碑。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都,蒸糕的原料被扩展到极致,红枣桂圆早已不稀奇,梅花方显高洁,牡丹才是贵气。蒸糕被彻底的改头换面,在一片高冠锦衣之中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于无味的吹嘘或争论之中穷尽消耗掉短暂且空虚的一生。
周武朝皇帝周如峰的案头也摆着两盘蒸糕。左边一盘镶嵌着梅花,右边一盘镶嵌着牡丹,精巧细致地过了头,让人不忍下筷。周如峰满是老茧,骨节粗大的手指在两盘蒸糕中间轻轻敲打着,犹豫半响,不耐烦地挥挥手。
内侍黄忠见状,静静地将两盘蒸糕撤下去。刚走出宫门,就见两个人分别从东西边走来。
西边来的那位,四十多岁英眉厉目,是法学院院长曹保真。东边来的那位,七十多岁须眉皆白,是尚书令何方宁。两个人一个是新晋寒门势力的代表,一个是今朝最大世家的家长,凑在一起就是腥风血雨。
曹保真的眼神好,首先看清楚对面的何方宁,眼睛里闪过一丝狠色:自正月起,京都内便流传着安定郡上至太守下至县长集体贪墨雍西军团军粮的事。底下的人贪,雍凉总督何晏清不可能不知道,说不定还牵扯其中。关于这件事,寒门和世家相互攻击,一个言之凿凿,一个断然否认,吵的不可开胶。是真也好,是假也罢,利用的好,便是打响扳倒世家的第一役!
何方宁缓缓走来,老迈的脸上透着慈祥,“曹大人,吃元宵了吗?”
“吃了,吃了!”曹保真藏起狠厉,满脸堆笑拱起了手,“老大人,身体康泰,今年七十,明年十七,还能伺候皇上六十年!”
“不行不行,再占坑占六十年还不被人咒死啊!”
黄忠迎了上来,笑道:“两位大人,元宵佳节,同喜同喜啊!”
曹保真和何方宁这才看见黄忠,两个人一同走上前去,同声道:“同喜!”
曹保真指着黄忠手里的蒸糕道:“皇上还没用过?”
黄忠低头望了望手里的盘子,笑道:“是啊,今年最流行的样子,皇上说,怎么也得尝尝。”说着端着蒸糕返回了宣和宫。
温暖如春的宣和宫内,周如峰正靠在榻上假寐,身上那条厚毯子歪歪斜斜的,眼看就要掉到地上。黄忠踮着脚把那两盘蒸糕放在案上,走到周如峰身边想把毯子往上拉拉,不想周如峰骤然睁开了眼睛,脸上满是警惕,见是黄忠却又笑了,“你这点足音响如奔雷,换做以前,朕早把你的脑袋拧下来了。”
黄忠也笑了,“主子好耳力,奴才这点道行不值一提。”
周如峰伸伸腰,望见案上去而复返的两盘东西,皱起眉头。他眉间皱纹本来就深,这一皱显得他更加威严肃穆,换做其他内侍早就吓得战战兢兢了,只有黄忠缓声说道:“何大人和曹大人在宫外候着。”
周如峰有些糟心,“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西川那点事闹得满城风雨,这俩人没揣什么好心思。”他想想叹道:“算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宣吧!”
宣和宫的主案两侧又添了两个副案,左边案上摆着梅花形状的蒸糕,右边案上摆着牡丹形状的蒸糕,梅花蒸糕后面坐着曹保真,牡丹蒸糕后面坐着何方宁,周如峰的主案上依旧是那两盘已然凉透了的蒸糕。
周如峰道:“有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有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今年元宵节,梅花和荷花争奇斗艳,好不热闹啊!好啊,热闹些好!热热闹闹才是一家人。”
何方宁:“都是那些文人墨客的小把戏,哪能如了陛下的眼。”
周如峰:“小把戏里有大文章,朕不敢不琢磨。”
话里有话,何方宁和曹保真同时在站了起来,“陛下严重,臣等惶恐。”
“你们用不着惶恐。”周如峰摆摆手,示意两个人坐下。
何方宁望了眼主案上那两朵争奇斗艳的花,心中有了计较,款款坐下。
曹保真却站得笔直,两眼直视周如峰。
周如峰笑了,他对黄忠道:“把朕这两盘端给曹大人,让他也尝尝。”
黄忠连忙把两盘蒸糕端到了曹保真面前, “新鲜玩意儿,万岁爷都没舍得吃呢,曹大人尝尝。”
曹保真望着黄忠,缓缓接过那朵牡丹,托在手里。
周如峰又笑了,道:“这就好了。今天是元宵节,就不留两位了,回家陪陪家人吧!”说完,他站起身来,径直往殿外走去,宽大的袖袍被大风吹鼓,显得他格外消瘦。
“陛下情留步,臣有事禀报。”背后传来曹保真的声音。
周如峰没回头,“有事改日再议。”
“可关边将士却等不到改日。”曹保真撩起下摆跪下了,将那朵牡丹高举过头顶,“雍西军团军粮被贪,将士们忍饥挨饿还要保家卫国,天理不容!”
周如峰猛地闭上了眼睛,心里升起一股腻歪。这个曹保真,法学论道是一流,可论格局谋略却远输于他的外甥方浅知。军粮贪墨,方浅知身为军粮供应官心知肚明,却为什么不报上来。因为时刻未到,更因名田纳税局势尚未明朗。他曹保真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呢!
这时何方宁也缓缓跪下,颤颤悠悠地从怀里掏出封奏疏,也高举过头顶,“臣也有本启奏。”
黄忠看了眼周如峰。周如峰睁开眼睛,示意黄忠接过来。黄忠将奏疏接过来递到周如峰手中。周如峰翻开一看:“安定郡守甄守仁奏:安定郡西川县长,军粮供应官方浅知护送军粮不力,至军粮遭劫,请吏部酌情处置。”
“方浅知是陛下派到西川的,尚书台不敢妄断。”
周如峰一双鹰眼陡然盯住了何方宁。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却把世家的骄傲和矜持高高举入云端。他心里有头狮子在怒吼在咆哮:合起伙来欺负朕!但是,现在还不是发难的时候,他这么压制自己,西川的局势还需要朕来坐镇,他这么说服自己,总有一日让你们都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他这么安慰自己。
他深吸一口气,道:“两位卿家所奏,朕明白了。两位先行退下。”
何方宁缓缓起身,慢慢退出殿外。曹保真还想说些什么。黄忠却走上前来将蒸糕接过来放在案上,做了个请的手势。曹保真随黄忠退出宫外,一脸愤愤。黄忠道:“曹大人稍安勿躁,雍西军团的事皇上自有斟酌。”曹保真道:“宝剑不出,积弊难断,还望皇上当断则断。”黄忠笑笑,做了个请回的手势,转身回到宣和宫内。
却见周如峰站在窗前,窗户大开着,北风吹得正猛,将衣袖下摆吹得呼呼作响。黄忠小跑着过去,念叨着:“奴才的万岁爷,怎么站在风口上。”
周如峰仰面迎着风,“吹风好,吹吹清醒。想当年在……”
话说到一半儿戛然而止。
黄忠知道他忌讳当年的事,便只默默地拿了件大鳌披在周如峰的肩头。不远处的香炉里千金难换的檀香被风吹得扭来扭去,宛如会跳舞的蛇,案上的梅花牡丹早已被风吹得干裂,花瓣都掉到了地上,摔成了碎渣。黄忠拿起家什,慢慢地清扫。
周如峰突然道:“朕最近总做梦,你猜梦到谁?”
“陛下梦到谁。”
“皇甫晨曦。”
黄忠扫地的手一顿,又缓缓扫了起来, “老话讲,梦都是反的。”
“朕梦到他在嘲笑朕,笑朕的名田纳税,笑朕东施效颦,不自量力。”
黄忠一边清扫一边答:“当年的事皇上不必介怀,在奴才眼里皇上苦心孤诣,不必理会旁人的看法。”
周如峰的皇位来路不正,对所有人都提着防着,唯独对这个从军团时代就一直跟着自己的老侍从信赖有加,闻言笑道:“那朕要是做错了呢?”
黄忠认认真真地答:“皇上就是错了在奴才这也是对的。”
这过于耿直的愚忠让周如峰莫名地开心,他笑眯眯地说道:“你名字里那个忠字,是识大体识大局的忠,可不是愚忠!”
“奴才的大局就是皇上!”
“好了,不说这个了,方浅知的事你怎么看?”
黄忠松了口气,站起身来,“方大人有谋有略,进退有度,是个可用之才。”
周如峰叹道:“就是年轻气盛,沉不住气,这才刚到西川就得罪人了。”
黄忠想想道:“这里面是不是另有隐情?”
周如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将头迎向清凉的北风,“让那小子回来,让廷尉去审,看看何晏清何大人新收的走狗如何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