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全网小说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22章 周朝(五)

第22章 周朝(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武王让纣王的儿子禄父统治商朝的遗民。但是,转折一下,周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这种政治格局,实在很难不认为禄父不过是个傀儡,跟伪满州政权似的,儿皇帝。

然后周武王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的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没烧掉吗?或许鹿台很大?纣王自焚只烧了很少了很少一部分?)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建了坟。

这是对商。

他又命令南宫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国之重器。命宗祝在军中举行了祭祀活动——应该不仅仅是祭祀天地神灵,还应该祭祀了亡灵。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古人讲究魂归故土,进行一场祭祀是正常的。

而且仗打赢了,要分战利品的。四千辆战车里面周只出了三百辆,四万五千兵里,周的精兵是三千,所以如果不给结盟的诸侯点好处,是过不下去的。野史记载,周及其盟国在初入商国的时候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掠夺,并运走了大量的财宝——不仅仅是九鼎和宝玉。

当然这也是必然,打仗是要死人的,没点回报谁跟你呢?仁义,我死了人伤了人,没有回报你叫仁义吗?

周武王这次战争,被记录下来,写成《武成》的文章。

仗打完了,要分封诸侯,毕竟谁也不能白跟你打仗,于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了《分殷之器物》,这篇文章内容我没有找到,但是为什么要分殷的器物呢?个人感觉,是不是分封诸侯的时候宗主国保留一部分信物一样的器物,而周分封的时候用这些信物来确定诸侯的品级呢?毕竟那时候金属是很贵重的,一般人的武器可能还是木质(杵之类)。

周武王还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地址不详,有争议),黄帝的后代于祝(山东济南附近),帝尧的后代于蓟(今北京),帝舜的后代于陈(据说河南跖城胡襄镇,后来有迁都),大禹的后代于杞(河南杞县,后来有迁徙)。

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姜子牙是第一个被封的。周武王封姜子牙在营丘,为齐国国主。封弟弟周公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封同族兄弟召公奭,建立燕国。封另一个弟弟叔鲜在管地,建立管国,弟弟帝叔度建立蔡国。管和蔡在商王禄父建立的商国附近,对其包抄辖制。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我们看一些资料说周初期分封诸侯,《吕氏春秋*观世》记载说“周知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至八年说周初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我个人倾向于这些资料统合去看。当初会盟有八百诸侯,人家跟你打仗出力了,你不可能一称王就把人家国家给取消了,不但不能取消,还要给与适量的奖励。当然,对于曾经负隅反抗的诸侯一定不会轻饶,把自己的功臣、同族分封到这些地区去做诸侯,镇压反对势力,也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事实上,周朝的统治真正很有力的可能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宽广。

周武王还召见了九州的州牧,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谁也不知道他看着已经被攻打下来的商都想了些什么。

仗打完了,纣王死掉了,诸王分封完毕,武王撤兵回到西方。回去了,没在朝哥建都。似乎古代都是这样,打过了就回去,哪怕路近,毕竟迁都牵涉的事情太多了,一时之间很难抉择。而兴盛之地,是根基所在。

回到周,周武王彻夜不眠。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为什么不睡?(为什么睡不着觉?)”周武王说:“我来告诉你我的想法:只因商朝的天子,从我还没有出生前六十年里,都不肯好好祭祀(参见射天最后被雷劈死的武乙帝)天不受殷的享祭,远郊和远郊以外到处是麋鹿和飞虫飞鸟,没有人烟。殷朝本来是天命所系,但是因为殷朝好几代的王自己不珍惜不感恩上天,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国进用的贤人有三百六十人,却既不重用也不废弃,让这些人感到没有希望,所以他们有一部分人来投靠我们,帮助我们,才会有今天的胜利。我还没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哪里睡觉!”

周武王又说说:“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应依靠太室山,把作恶的人统统找出来,加以贬黜,与殷王受同罪(让反对派都去死去死吧,我把自己的同族派出去,让他们去占领商的残余势力吧)。对内还要日夜慰劳人民,安定我西方内部。我提倡克尽职守,直到我们的德教弘扬四方。从洛水拐弯处到伊水拐弯处,人们定居在平坦之处而非险隘之处,这是夏人的活动中心(这个地方很好适合居住)。南面可见三涂山,北面可见太行山,回首可见黄河,还有洛水、伊水,不要远离太室山。”

于是决定在雒邑营建周城,来加强对东方的控制,然后离去。回去之后,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放下于戈不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总而言之是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周武王已经战胜殷国,过了两年,问箕子殷灭亡的原因。箕子是个厚道人,不忍讲殷的坏话,只以应当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相告。武王也感到惭愧,所以只向他问天道(那么“天道”会不会是讲一个国家怎么被上天承认成为正统呢?)

武王年纪也不小了,有一次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因为天下尚未和睦,众公卿们都很害怕,进行“穆卜”(卜问武王的下一代)。

周公也很担心,因而祓除斋戒,自愿作替身,想代替武王去死,他祷告说:“先王们,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会事奉鬼神。但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他能使天赐宝运长守不失,我们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周公命史官作册文向太王、王季、文王祝告要用己身代替武王发之后,就到三王祭坛前占卜。卜人都说吉利,翻开兆书一看 ,果然是吉。周公十分高兴,又开锁察看藏于柜中的占兆书,也是吉象。周公即进宫祝贺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此所谓上天为天子考虑周到啊。”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的病有好转。

但是后来周武王还是死了,太子姬诵即位,就是成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